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为宋高宗赵构写的悼词,宋高宗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下面我来按照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分析:
1. 引言背景:
诗人通过回忆和哀悼宋高宗,表达了对这位皇帝的怀念之情。宋高宗在位期间,虽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他依然尽力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2. 第一句“汉帝伤心地,羹墙梦正劳”:
这句诗的意思是,宋高宗像汉代的皇帝一样,深深地为国家和百姓忧心,就像每天都在梦中思考如何治理国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3. 第二句“珠藏超赤水,鼎在泣乌号”:
这里借用了一些古代典故。珠藏超赤水:比喻珍藏的宝珠超越了赤水(古代传说中的河),意味着藏有非常珍贵的东西。鼎在泣乌号:乌号是一种古代的乐器,鼎是古代的国宝。这句诗暗示着珍贵的国家宝藏和象征权力的宝物在哭泣,可能意味着国运的衰微或是国宝丢失,象征着国家面临种种困难。
4. 第三句“神藻光仍焕,仁风远更翱”:
这两句赞美了宋高宗的文治武功和仁政。神藻光仍焕:意思是宋高宗的文章和才华像光芒一样闪耀,依然璀璨。仁风远更翱:表达了宋高宗的恩德远播,如清风一般,深入人心。整体上,这一句称赞了宋高宗治理国家的光辉和他对百姓的仁爱。
5. 第四句“百皇谁比德,商庙独推高”:
这一句是全诗的高潮,将宋高宗与历代帝王相比,表达了对他的极高评价。意思是说,宋代的历代帝王当中,谁的德行能与宋高宗相比呢?只有商庙(商朝时期的祭祀庙宇)能够单独推崇宋高宗,表达了对宋高宗在历史上地位的独特认可。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宋高宗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也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诗人对这位皇帝深深的赞美之情。
李巘
李巘,字献之。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二二)。四年,为太常寺主簿(同上书选举二一之二)。五年,迁国子监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累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二)。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同上书礼五○之八)。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