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学生对已故老师的深情告白,字里行间充满了愧疚与怀念。
前两句"小子仰承青目多,幸叨一第意蹉跎"是说:我这个学生当年很受老师器重(青目指特别关照),虽然侥幸考取了功名(一第),但后来的发展却不如人意(蹉跎)。这里透露出老师生前对学生寄予厚望,而学生自觉未能达到老师的期待。
后两句"凄然披卷瞻遗像,奈负我师期望何"情感更加强烈:学生悲伤地翻开老师留下的书卷,凝视遗像,内心充满"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的痛苦自责。一个"凄然"道尽睹物思人的哀伤,"奈...何"的句式更强化了无力挽回的遗憾。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通过"遗像""披卷"这些具体物件,把抽象的师生情变得可见可感。我们都能理解这种心情——当最希望得到认可的人已经不在了,那种成就无人分享、错误无人原谅的孤独感。诗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很多人面对逝者时共同的愧疚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