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碧池侍宴应制得出水槎

彼木生何代,为槎复几年。
欲乘银汉曲,先泛玉池边。
拥溜根横岸,沈波影倒悬。
无劳问蜀客,此处即高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根神奇的浮木(槎),借它表达了对自由遨游天际的向往,同时暗含了"当下即是天堂"的豁达心境。

前四句像在讲一个童话故事:诗人发现池边有根不知年代的浮木,想象它能带自己登上银河。这里用"银汉"(银河)和"玉池"(凝碧池)的晶莹意象,营造出梦幻感,就像孩子把普通木棍幻想成魔法飞船。

五六句突然拉回现实,描写浮木卡在岸边、倒映水中的真实模样。这种从幻想到现实的转折很巧妙,就像我们发呆时突然被现实惊醒的感觉。

最后两句最妙:诗人说不用像蜀地传说那样寻找登天之路(注:古蜀国有"五丁开山"的登天传说),因为眼前这片水池倒映着天空,不就是天堂吗?这种"处处是风景"的感悟,就像现代人常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全诗把一根普通浮木写得既神奇又亲切,教会我们用想象力给平凡事物赋予诗意,同时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语言清爽如池水,思想境界却像倒映的星空般辽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