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经过长平古战场时的感慨。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著名战役,诗中充满了对这场惨烈战争的反思。
前两句用落日、晚烟勾勒出荒凉的战场景象。"丹水桥"和"头颅山"这两个地名本身就带着血腥味,暗示这里曾是血流成河的地方。中间四句直接写战争的残酷:十年过去了,将士们的鲜血早已干涸,只留下几处黄沙废墟。诗人认为这场战争既违背天理(阴密复冤),又违背人伦(亲安坑卒),批评秦将白起坑杀降卒的暴行。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用"竖子真儿戏"形容那些把战争当儿戏的将领,说他们的行为连路过的阮籍(西晋名士,以爱翻白眼著称)都要气得翻白眼。这种带着讽刺的幽默,让沉重的历史反思多了几分生动。
整首诗就像一篇穿越时空的战地报道,既有对历史的追问,又有对战争的控诉,还带着文人的幽默感,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