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南宋思想家陈亮(号龙川)的墓前感怀,通过通俗的比喻展现了他的人生选择和精神世界。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开篇:一个不在乎皇帝家国大事的人,却最适合当个挨板子也要坚持教书育人的读书人。这里"榜掠"指古代体罚学生的戒尺,暗喻陈亮虽关心天下却甘愿做基础教育者。
中间四句用三个生活化场景勾勒他的精神转变: 1. 像与白鸥结盟、与柳树为伴般渐渐放下雄心壮志 2. 像喜爱小鹿和野苹果那样追求朴素的道义 3. 站在山岩上看雾中细雨,如同面对残局仍在计算得失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当年写万言书讨论抗金策略(陈亮曾多次上书议政)并非长久之计,不如专注秋田里学着当个普通农夫。用"偶耕"这个种田的意象,暗示从政治抱负回归田园生活的选择。
全诗通过"教书生-爱自然-看雨雾-学种田"的递进描写,展现了一个热血文人最终选择远离朝堂、亲近自然的人生轨迹,在平淡的农耕意象中藏着对理想未竟的淡淡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