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接王蛰堪先生短信,语多厚望勉励,乃追忆杭州之别,感愧而六叠前韵以呈
仓皇未及辞,雨逼车轮动。
如斯佳林亭,真合词人供。
斫轮老弥厚,怜我性跳纵。
沽上青眼久,携我琴樽共。
我本接舆流,长歌泣麟凤。
悲夫和之璞,嗟彼匠不用。
郁郁自为吐,敢期大儒重?
三日以身诲,历历如昨梦。
万里隔天海,殷殷语频送。
如斯佳林亭,真合词人供。
斫轮老弥厚,怜我性跳纵。
沽上青眼久,携我琴樽共。
我本接舆流,长歌泣麟凤。
悲夫和之璞,嗟彼匠不用。
郁郁自为吐,敢期大儒重?
三日以身诲,历历如昨梦。
万里隔天海,殷殷语频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收到前辈王蛰堪的鼓励短信后,回想起杭州分别时的场景,内心既感动又惭愧的心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匆忙离别的场景(前四句) 用"仓皇未及辞"描写离别时的匆忙,连告别都来不及。"雨逼车轮动"用雨天烘托离别氛围,就像电影里常见的雨中送别场景。后两句说杭州的风景很美,很适合诗人居住,表达了对杭州的留恋。
2. 前辈的关怀(中间八句) 用"斫轮老弥厚"形容前辈像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却包容自己跳脱的性格。"沽上青眼久"说前辈一直很看重自己,带着自己喝酒论诗。接着用"接舆流"(古代狂士)自比,表达自己不合时宜的感慨。后面用"和氏璧"的典故,暗指自己虽有才华但不被重用,只有前辈看重。
3. 感念师恩(最后六句) 说前辈三天的教诲至今难忘,虽然相隔万里,但关怀的话语不断传来。"三日以身诲"特别动人,说前辈不仅用言语,更用行动示范如何做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场景(雨天送别、短信)表达深厚感情 - 巧妙运用典故却不显晦涩 - 把前辈比作匠人、大儒,既表尊敬又显亲切 - 最后"殷殷语频送"让人联想到手机短信的滴滴声,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
全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珍贵的师生情谊,前辈的提携后进,后辈的感恩图报,都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