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丁亥重阳悼先长兄(丁亥)

寻魂迹,岁岁重阳忌日。
笑愚弟,尘路羊肠,几度扬州梦鸡肋。
偃然往事息,烟直。
干云血色。
送君处,病柳无枝,易水尤枯卷沙砾。
可堪旧踪忆。
误性命卿卿,都是翰笔。
刑求九死难弯脊。
看一水如篆,半空星斗,金风摇荡为谁织?
顽痴哭平仄。
今夕。
冢空碧。
料重九三山,秋不萧瑟。
苔钱苍莽封崖石。
足买断烟柳,红松翠柏。
柔条千尺,折别梦,梦里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在重阳节悼念亡兄的作品,情感深沉,充满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人生感慨。

上片(前三段)以"寻魂迹"开篇,直接点明主题——寻找亡兄的痕迹。每年重阳节都是兄长的忌日,作者自嘲像只迷路的羊,在人生曲折的道路上徘徊,像做了一场扬州梦(比喻虚幻不实的追求)。往事如烟消散,但记忆中送别兄长的场景依然清晰:枯柳、干涸的易水、飞沙走石,这些萧瑟的意象烘托出悲凉氛围。

中片(中间三段)回忆往事。作者感叹自己一生为文字所累("都是翰笔"),即使遭受严刑拷打也不屈服("难弯脊")。看着流水如篆字般蜿蜒,星空闪烁,秋风吹拂,却不知为谁而存在。最后只能像个痴人一样,在诗词平仄中痛哭。

下片(后三段)回到现实。今夜墓地空寂,但想象中三座仙山(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秋天应该不会如此凄凉。苔藓爬满山石,仿佛用钱都买不到一丝生机。结尾处,作者折下柳枝(古人送别时常折柳)与兄长梦中告别,只能在梦里哭泣,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亡兄的思念与个人身世之感融为一体。语言上善用意象(如枯柳、易水、苔钱等),情感真挚而克制,既有对逝者的哀思,也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