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
三叠阳关歌未竟,城上栖乌催别。
一缕情丝,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
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
谩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
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
剪灯帘幕,相思谁与同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对恋人被迫分离的痛苦,以及回忆往昔甜蜜的伤感。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分离的痛苦(上片) - 开篇点明地点(凤凰山下)和时间(夜晚将尽),用"恨"字直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不满——因为天一亮就要分别了。 - "三叠阳关"是用典,指送别的曲子还没唱完,乌鸦就叫了(暗示天快亮了),催促着离别。 - "一缕情丝,两行清泪"用具体的数字描写抽象的感情,眼泪多到能"泡透千重铁",夸张地表现悲痛之深。 - 最后说"别再问了,酒还没喝心就碎了",展现极度愁苦的状态。

2. 甜蜜的回忆(下片前半) - 回忆三个亲密场景:妻子刚洗完澡画眉、一起做梦醒来牵手、月光下散步踩碎花影。这些日常细节越温馨,越反衬现在的痛苦。 - "豆蔻"指少女,说当初胸中怀着美好爱恋,如今都成空了。

3. 孤独的现在(下片后半) - 用"桃叶渡""莫愁湖"两个爱情典故的地名,写如今相隔遥远,中间隔着重重云雾。 - 最后镜头拉回现实:在挂着帘幕的屋里剪灯花(古人调节油灯亮度的动作),满腹相思却无人倾诉。

艺术特色: - 今昔对比强烈:过去越甜蜜,现在越痛苦 - 善用典故却自然:比如"阳关三叠""桃叶渡"都是常见典故,不懂也能从上下文体会 - 比喻生动:"渍透千重铁"这种夸张比喻让人直观感受悲痛程度

情感核心: 通过记录离别前夜的煎熬,穿插美好回忆,最终落在孤独的现状,展现爱情被现实阻隔的永恒悲剧。最打动人的是那些生活细节(画眉、牵手、踏月),说明最平凡的日常往往藏着最深的眷恋。

张红桥

福建闽县人,居红桥之西,因自号红桥。聪敏善诗文。豪右争欲委禽,红桥不可,欲得才如李青莲者事之。后归福清林鸿,鸿游金陵,感念成疾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