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峰

肩舆望翠微,缥缈如灵鹫。
云端出一头,俯领众峰秀。
缓步从山腰,身轻一筇瘦。
林峦曲折移,青紫频舒皱。
香多不辨花,韵细知鸣溜。
怪石脱云胎,杰阁依山构。
心清圣感僧,晏坐松林茂。
宫阙在东南,疏甍成彩绣。
壮哉九重深,宛转千门透。
日丽远烟清,气澄新雨后。
可怜大道间,马寸人如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翠微峰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山峰的壮丽与自然的灵动。

1. 开篇的远望:作者坐着轿子远望翠微峰,山峰若隐若现,像传说中的灵鹫山一样神秘。云层中露出山顶,仿佛在俯视周围的其他山峰,显得格外秀美。

2. 登山的过程:作者缓步行走在山腰,身体轻快,拄着一根细竹杖。山路蜿蜒,周围的树林和山峦不断变换,青紫色的山色像被轻轻揉皱的绸缎,充满动态的美感。

3. 感官的体验:花香浓郁却分不清具体是哪一种花,耳边是细小的流水声,清脆悦耳。怪石像是从云中脱胎而出,而雄伟的楼阁则依山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

4. 禅意与宁静:山中有一位心境澄澈的僧人,安静地坐在松林间。东南方向的宫阙屋顶疏朗,像绣上了彩色的花纹,显得华丽而遥远。

5. 壮阔的视野:从高处望去,宫殿深邃,千门万户仿佛在眼前流转。阳光明媚,远处的烟雾消散,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

6. 对比与感慨:最后,作者俯瞰山下的大道,马匹和人影小如豆粒,感慨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反衬出山峰的巍峨与天地的广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细腻的笔触,将视觉、听觉、嗅觉融为一体,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极强,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