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台感兴古风

梵书五顶清凉府,冬冰夏雪风炎暑。
我来七月秋正寒,何况萧萧岩谷雨。
偶尔云开煦气生,溶溶满目烟光聚。
真容古基鹫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
西方楼观缥缈间,粲然金碧莲华宇。
悬崖峻领架大木,神物所持凭险阻。
金珰垂空殿檐响,森森铁凤相交舞。
忆昔文殊出火宅,金刚宝窟通真土。
牵牛老人饮玉泉,二子一犬随贫女。
变化无方利有情,知是西天七佛祖。
重闻清凉境界真,无穷陈迹书妙语。
我有诚心颇出群,瑞应神奇目亲覩。
须臾光相现咫尺,玉洞金灯明可数。
松影摇空山谷中,夜寂太阴隐龙虎。
丹楼碧阁香案前,敬畏生心谁敢侮。
从来昏迷如梦回,前三后三慎莫取。
我今不作前后想,香烟稽首清凉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五台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佛教圣地的敬畏与赞叹。

开篇用对比手法突出五台山的独特气候——冬天结冰夏天飞雪,而作者在初秋七月就感受到寒意,山间风雨更添萧瑟。但转眼云开雾散时,整座山笼罩在朦胧烟光中,宛如仙境。这里通过天气变化,展现五台山神秘莫测的气质。

中间部分重点描写山上的佛教建筑:古老的鹫峰寺矗立山脚,金碧辉煌的佛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特别生动的是"铁凤相交舞"的描写,让静止的屋檐装饰仿佛有了生命。作者联想到文殊菩萨在此显圣的传说,以及"老人饮泉""贫女携犬"等佛教故事,用典故烘托圣地的灵性。

最精彩的是夜间景象:佛灯如星火闪烁,松影在山谷摇曳,月光下仿佛有龙虎隐现。这些充满禅意的画面让作者心生敬畏,甚至不敢轻易触碰香案。最后他放下杂念虔诚礼拜,表达对佛法的纯粹向往。

全诗就像一部风光纪录片,既有宏观的山寺全景,又有佛灯松影的特写。通过气候变幻、昼夜交替的时空转换,配合佛教典故的穿插,把五台山塑造成一个既真实又超脱凡尘的灵性空间。作者最终获得的不是具体的教义,而是一种"如梦初醒"的心灵净化体验。

李师圣

李师圣,濮阳(今属河南)人,曾官知州(《清凉山志》卷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