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前人二首 其二

水气收荷影,阑干出榭身。
可怜秋月下,不著夜吟人。
花冷侵衣薄,茶甘汲井新。
满怀黄叶梦,正堕九街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处的场景,充满了静谧与淡淡的孤寂感。

前两句写景:水汽消散后,荷花的倒影清晰可见;栏杆从亭榭的阴影中显露出来。这里用"收"和"出"两个动词,把静止的景物写得很有动感,仿佛在镜头下慢慢展现。

中间四句写人:可惜在这美好的秋月下,却没有夜吟诗人的身影。秋花带着寒意,衣衫显得单薄;新汲的井水泡茶格外甘甜。这里通过"可怜"二字,透露出诗人对无人共赏美景的遗憾,而"茶甘"又暗示着诗人独自品茶的闲适。

最后两句抒情:心中满是对秋日黄叶的遐想,却发现自己仍困在繁华街市的尘埃中。这里"黄叶梦"与"九街尘"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矛盾心情。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清凉与诗人的孤独。没有激烈的情绪,却在平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喧嚣的淡淡厌倦。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文人情怀。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