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青绥孝子诗
南城青绥孝子家,至今门户生光华。
百年往事已陈迹,路旁过者恒咨嗟。
国初归马三阳日,骨肉人閒有相识。
黄氏之子真可怜,不见慈亲眼流血。
誓将筋力穷寰区,东从扶桑抵月窟。
寸心莫移利断金,沧溟不深此恨深。
皇天鉴汝精诚苦,汝水之旁见其母。
髫年失母今白头,历涉艰难几寒暑。
陶然窃负归故乡,山川草木增辉光。
金榜旌标自天降,翰林纪传垂不忘。
群公作歌粲奎壁,牛腰卷轴今犹藏。
安得南陔周雅章,为君放歌歌慨慷。
百年往事已陈迹,路旁过者恒咨嗟。
国初归马三阳日,骨肉人閒有相识。
黄氏之子真可怜,不见慈亲眼流血。
誓将筋力穷寰区,东从扶桑抵月窟。
寸心莫移利断金,沧溟不深此恨深。
皇天鉴汝精诚苦,汝水之旁见其母。
髫年失母今白头,历涉艰难几寒暑。
陶然窃负归故乡,山川草木增辉光。
金榜旌标自天降,翰林纪传垂不忘。
群公作歌粲奎壁,牛腰卷轴今犹藏。
安得南陔周雅章,为君放歌歌慨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孝子的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情景描绘,展现了孝子的感人之处和历史的沧桑变迁。
开头的背景设定在南城青绥孝子的家中,强调这个家庭因为孝子的事迹而显得格外光彩。虽然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但人们仍然会经过这里时感叹不已。
诗中提到,在国家刚刚建立的时候,有一个孝子,他和家人曾在一起。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变得非常孝顺,发誓要走遍天下寻找母亲的遗体,从东方扶桑一直走到西方的月窟。他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就像钢铁般坚硬。
诗中的“沧溟不深此恨深”,意思是他的痛苦比大海还要深。诗人感叹,上天看到他的诚心,终于让他在汝水边上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孝子从小失去母亲,历经艰难困苦,最终带着母亲的遗骨回到了故乡。那里的山川草木也因此显得更加有光彩。后来,他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的事迹被记录在历史上,成为了人们传颂的对象。
诗的最后,作者希望有人能像《诗经·南陔》中的篇章一样,为孝子写一首赞歌,让他的事迹被更广泛地唱诵。
这首诗通过对孝子故事的叙述,展现了对孝道的赞美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认可和历史的记忆。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