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小楼朱几供旃檀,夜引闺人忏法坛。
净似远公尚剩发,贫如陶令未休官。
舍完儿女忙何事,典却田园醉不难。
检点近来痴业少,不随人舌浪悲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年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自嘲与豁达。

开头写主人公在小楼里设佛坛,带着妻子夜间礼佛。这里"旃檀"是檀香,"忏法坛"指忏悔修行的佛堂,展现了一种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场景。

第三四句用两个历史人物自比:说自己像高僧慧远一样修行(但还留着头发没完全出家),又像陶渊明一样清贫(但还没辞官)。这种矛盾状态透露出他既向往超脱又无法完全脱离世俗的纠结。

五六句是生活实况:为了儿女耗尽家财,变卖田地换酒钱也不觉得为难。这里既有为人父母的付出,也有及时行乐的洒脱。

最后两句最妙:盘点近来发现自己"痴业"(执念)少了,不再跟着别人议论瞎悲喜。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展现出一个经历世事后的中年人终于学会保持独立思考,不再被外界言论左右的通透心态。

全诗用家常话写生活琐事,却在平凡中见深刻。通过喝酒、礼佛、养家这些日常片段,最终传递出"活出自我"的人生智慧。语言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比如"典却田园醉不难"这种轻松语气背后,藏着对物质得失的淡然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