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 其一

騄骥资鞭策,兰蕙伫熏风。
至理信难见,非人孰可通。
输心仰圆寂,莹晒入玄中。
总辔超三有,抟飞上四空。
簪缨犹忽梦,财利若尘蒙。
高揖谢时俗,萧洒出烦笼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如何通过修行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用两个比喻:就像千里马需要鞭子才能跑得更快,兰花需要春风才能散发香气一样,人需要外界的引导才能领悟真理。说明普通人靠自己很难明白高深的道理。

2. 修行方法:诗人说要诚心向佛("输心仰圆寂"),让自己的心像擦亮的镜子一样清澈("莹晒入玄中"),这样才能看透世界的本质。

3. 超越境界:通过修行,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总辔超三有"),达到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抟飞上四空"),就像鸟儿飞向高空。

4. 看破世俗:诗人认为功名利禄("簪缨")就像一场梦,钱财利益("财利")就像灰尘一样微不足道。

5. 最终选择:最后诗人决定潇洒地告别世俗生活("高揖谢时俗"),摆脱各种烦恼的束缚("萧洒出烦笼")。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常见的马匹、兰花做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 描绘了从迷茫到觉悟的完整心路历程 - 表达了不慕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 虽然讲的是佛教思想,但传递的解脱烦恼的智慧对现代人也有启发

诗人通过自己的修行体验告诉我们:与其被金钱地位束缚,不如净化心灵,活得更通透自在。这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尤其值得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