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瑶亭子

吉行有程期,驻跸日未午。
前至瑶亭子,万帐息貔虎。
离宫宿卫严,纩骑彀强弩。
群马喑不骄,夜静听更鼓。
扈从多文臣,轻装离队伍。
一一覆穹庐,文翰集图谱。
高竿挂旗帜,夜则悬镫火。
公余每过从,望标辄知所。
自愧佔毕儒,举十昧二五。
勉哉尽职业,上以报明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出巡时的场景,展现了皇家威严与文臣日常工作的画面。

前八句写行军驻营的场面:队伍按计划中午前到达瑶亭子,成千上万的营帐让士兵们得以休息。行宫戒备森严,骑兵们拉开强弓戒备。战马安静不嘶鸣,夜晚只听见报更的鼓声。这里用"貔虎"比喻勇猛的士兵,"纩骑"指精锐骑兵,通过"万帐""强弩"等词营造出皇家仪仗的恢弘气势。

中间八句转为文臣工作场景:随行的文臣们轻装简从,在圆形帐篷里整理文书图册。白天用高竿挂旗帜,晚上挂灯笼作为标识。公务之余大家互相拜访,看着这些标志就知道同僚在哪里。这里"穹庐"指游牧风格的圆形帐篷,"文翰"代指文书工作,展现了文臣们严谨有序的工作状态。

最后四句是作者自省: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个读书人("佔毕儒"),对很多事情一知半解("举十昧二五"),但会尽职尽责来报答英明的君主。用"举十昧二五"这个典故(知道十个却不懂其中两个五个的意思)生动表现了谦逊态度。

全诗通过对比武将与文臣、白天与夜晚的不同场景,既展现了皇家出巡的壮观,又透露了文臣工作的细致。最后作者的自我勉励,体现了古代士人忠君报国的精神追求。诗中"万帐""强弩"等意象营造出宏大画面,而"夜静听更鼓"等细节又让场景真实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