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约登里中莲花峰

青莲界敞白云巅,乘兴难追雪夜船。
孰肯忘怀当闹处,人当慕道向中年。
即翻贝叶吾犹倦,更策筇枝子亦贤。
可是此生凡骨重,丹梯无计一攀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中年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语言平实却充满哲理。

首联"青莲界敞白云巅,乘兴难追雪夜船"用莲花峰的高耸入云,比喻修道境界的崇高。诗人说即使有登山修道的兴致,却难以像王徽之雪夜访友那样说走就走,暗示现实生活的牵绊。

颔联"孰肯忘怀当闹处,人当慕道向中年"直白地道出人到中年才会向往清净修道的普遍心理。谁能在喧嚣中真正放下世俗?往往是中年后才开始追求精神境界。

颈联"即翻贝叶吾犹倦,更策筇枝子亦贤"用两个细节展现矛盾:读佛经都觉疲倦,拄着竹杖登山又觉得是雅事。这种自嘲式的对比,生动表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尾联"可是此生凡骨重,丹梯无计一攀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坦承自己终究是俗人一个,无法真正踏上修道的阶梯。这种坦诚的自我剖析,让读者看到修道理想与肉身局限之间的永恒矛盾。

全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登山比喻修道,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读经、拄杖)展现精神追求,最后落脚在凡人的真实困境上。不故作高深,不回避矛盾,让每个为生活所累却又心怀向往的普通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