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田园的清新画面,语言简单却充满生机。
前两句"短短麦苗远,泠泠沟水清"像用镜头拉远:嫩绿的麦苗刚冒头,在田野上铺开,不远处传来沟渠流水清脆的声音。这里用"短短"形容麦苗,既写实又可爱;"泠泠"的水声让人仿佛能听见春天的音符。
后两句"北山晴雨里,一树李花明"把镜头转向远山:春雨刚停,山色朦胧,突然一树雪白的李花闯入视线,在湿润的空气中格外明亮。这里的"晴雨里"很有味道,既不是完全晴天也不是正在下雨,而是雨后初晴的湿润感。"一树李花明"的"明"字用得妙,让整幅灰蒙蒙的春景突然有了视觉焦点。
全诗就像一张随手拍的春日照片:近处是麦田流水,远处是云雾青山,而最抢镜的是那棵突然出现的李花树。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些鲜活的自然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他漫步田野时,被眼前春色触动的愉悦心情。这种用具体景物传递情感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最打动人的地方。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