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

坐看飞溜落檐牙,吟里风吹鬓脚斜。
洛下牡丹无处处,一枝空插杜鹃花(《后村千家诗》卷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闲适与淡淡哀愁,像一幅生活小画,读来亲切自然。

前两句写诗人坐在屋檐下看雨滴滑落("飞溜"指雨水),微风拂动鬓发的场景。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日常的闲坐观察,屋檐滴水、风吹发丝这些细微动静被捕捉得生动有趣,让人仿佛能听见雨滴声,感受到微风拂面。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牡丹和杜鹃花作对比:洛阳牡丹早已凋零("无处处"指到处都没有),诗人却随手折了支野杜鹃插着。牡丹象征富贵繁华,杜鹃则是山野常见之花,这个选择很有意思——诗人不执着于已经消逝的繁华(牡丹),反而欣赏当下触手可得的野趣(杜鹃),有种"既然留不住春天,那就享受春天最后的馈赠"的豁达。

全诗妙在把两种情绪自然融合:屋檐听雨的悠闲里带着时光流逝的轻叹(从牡丹凋零可见),但随手插野花的动作又表现出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就像我们现代人拍下雨后屋檐发朋友圈,既感慨"春天要结束了",又为发现路边野花而开心,这种复杂而真实的心境,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