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译文及注释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diāo)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lú)头驼(tuó)乳。
还记得,当初你我于冬日在雁门关中夜宿。那时候,大雪飞舞,厚厚的积雪将全城都给封住,天上是厚厚的阴云,让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在火炉中添上满满的煤炭,你我穿着貂皮大衣围着火炉在深夜里谈话。环境已经如此艰苦,你又作了那样凄凉哀伤的诗句,实在是让我难以相和。远望故乡,满怀愁绪,苦闷地饮着驼奶酒,想要以醉解忧,却又偏偏久喝不醉。
长亭怨:词牌名,或作《长亭怨慢》。因姜夔词“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句而得名。双调九十七字,仄韵。李天生:即李因笃,字天生,山西富平人。明末诸生,早年曾参加抗清活动,故词人与他意气相投。雁门关:故址在今山西雁门关西雁门山上。香煤:指烤火用的煤炭。紫貂:用紫貂皮做成的衣服。凄凉句:指李因笃写的诗词。垆:置酒的土台、土墩子。驼乳:驼奶酒。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长城故主已经无处可寻,所见的只有击破戎狄的赵武灵王的坟墓。沙石飞走,如同乱箭一样射向了草丛中的狐狸和野兔。如何能让这口北关南之地重新成为故土边防的门户呢?暂且不要空自哀吊沙场,拿起秦弓再次出征,将故土收复。
武灵遗墓:战国时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使赵国迅速强大,邻国不敢入侵。后因诸子内乱被困饿而死,墓在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口北关南:指张家口以北、雁门关以南的地区。并州:古九州之一。大约包括现在的山西大部和内蒙古、河北等省部分地区。秦弓:秦地南山产檀(tán)柘(zhè),是弓干的上等材料,故秦以出产良弓著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还记得,当初你我于冬日在雁门关中夜宿。那时候,大雪飞舞,厚厚的积雪将全城都给封住,天上是厚厚的阴云,让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在火炉中添上满满的煤炭,你我穿着貂皮大衣围着火炉在深夜里谈话。环境已经如此艰苦,你又作了那样凄凉哀伤的诗句,实在是让我难以相和。远望故乡,满怀愁绪,苦闷地饮着驼奶酒,想要以醉解忧,却又偏偏久喝不醉。
长城故主已经无处可寻,所见的只有击破戎狄的赵武灵王的坟墓。沙石飞走,如同乱箭一样射向了草丛中的狐狸和野兔。如何能让这口北关南之地重新成为故土边防的门户呢?暂且不要空自哀吊沙场,拿起秦弓再次出征,将故土收复。
注释
长亭怨:词牌名,或作《长亭怨慢》。因姜夔词“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句而得名。双调九十七字,仄韵。
李天生:即李因笃,字天生,山西富平人。明末诸生,早年曾参加抗清活动,故词人与他意气相投。
雁门关:故址在今山西雁门关西雁门山上。
香煤:指烤火用的煤炭。
紫貂(diāo):用紫貂皮做成的衣服。
凄凉句:指李因笃写的诗词。
垆(lú):置酒的土台、土墩子。
驼(tuó)乳:驼奶酒。
武灵遗墓:战国时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使赵国迅速强大,邻国不敢入侵。后因诸子内乱被困饿而死,墓在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
口北关南:指张家口以北、雁门关以南的地区。
并州:古九州之一。大约包括现在的山西大部和内蒙古、河北等省部分地区。
秦弓:秦地南山产檀(tán)柘(zhè),是弓干的上等材料,故秦以出产良弓著名。
创作背景
康熙五年(1666年),词人在太原与李天生、朱彝尊、王士祯、毛奇龄等相会,后与李复出雁门关。这首词便是词人为事后追忆当时经历所作。
赏析
上片写眼前事。“记烧烛、雁门高处”,起头的“记”字,点明该词为追忆所作。“烧烛”拍响词题里头的“夜宿”。“高”极写雁门的地势,为以下描写冬夜高原奇寒作势。“烧”、“高”二字不仅情趣豪迈,而且音节嘹亮,造成一种粗犷豪爽的气氛。“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极写高原奇寒:近处堆集的积雪封锁了古城;远处寒冬的云影弥漫了路途,从而为全词设下了严酷的氛围。“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描画与李天生围炉火拥紫貂冬夜长谈的情事,其中蕴蓄着二人志趣相投的情谊。“苦寒如许”,既似夜语的对话,又结括了上述的种种寒况。“寒”饰以“苦”,极富感情色彩,委婉地传达出词人悼念故明的悲哀。“难和尔、凄凉句”,使“苦寒”更深一层。“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词人与朋友借酒浇愁、痛饮剧谈的情景宛然可见。
下片写心中事。雁门关本是长城一关,宿雁门而怀古适情顺理。“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怀古伤今,感慨殊深。‘‘长城旧主”,江山易主,像赵武灵王那样的代代英杰早已化为泥土,复国无望的愁恨溢于言表。赵武灵王在位之时,令国人改著胡服,学骑射,国势大增。如今清人入主,竟令汉民著胡服,作顺民。历史与现实构成极大的反差,包育着极为沉痛的喟叹。晋北多沙,冬季北风呼啸之时沙粒扬空,故有“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孤兔”之韵。这一韵极形象、极巧妙,使读者如见风起沙飞之状,这自无须赘语。“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这一韵隐蔽地表示词人不甘亡国、图谋恢复的心机。结尾“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更是表达了词人矢志爱国之情。
这首词由词人与朋友的灯前夜话写到吊古伤今,抒沧桑之变与家国之恨,结构散而不乱。其中由乡愁而到国恨,感情的脉络清晰可辨。词风极沉郁顿挫,既凄惋感伤,也不失志士百折不挠的精神。其遣词造句也表现了词人迈往不羁的性格。总之,该词格调悲凉,气势纵横,表现了词人不灭的希望,富有浪漫主义的精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冬天夜晚在雁门关附近的一种凄凉景象和内心的感慨。下面逐句分析这首词,通过现代语言来解读其含义和美感。
1.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 - 背景是冬天夜晚的雁门关,高高的城墙被积雪覆盖,寒风冻云使道路变得模糊,给人一种寒冷而静寂的感觉。
2. 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 人们在室内生起了火,添加了更多的柴火,温暖的火光中,紫貂(一种贵重的皮毛动物)相互依偎,低语交谈。这里的细节描绘了人们在严寒中寻找温暖和安慰的情景。
3. 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 - 野外的寒冷真是难以忍受,室内的温暖也带不来真正的安慰,反而让人更加感受到外面的凄凉。
4. 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 人们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即使是驼乳这样的美味也无法让他们忘记这种情感。
5.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 -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想起了古代的长城和那些曾经的守护者,唯有武灵王的坟墓还能见证这片土地的历史。
6. 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 - 大漠中的风沙如同箭一般飞速,穿越荒草,击打向动物。这一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
7. 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 - 这里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即使这里曾经是重要的防御区域,如今也难以重新成为抵御北方威胁的屏障。
8. 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 最后,词人呼唤人们不要长时间停留在战场的回忆中,而是收拾起弓箭,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当中。
整首词通过描绘艰苦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传达出一种对往事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它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反映了现实中的无奈与期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