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生刍一束

比玉人应重,为刍物自轻。
向风倾弱叶,裛露示纤茎。
蒨练宜春景,芊绵对雨情。
每惭蘋藻用,多谢茞兰荣。
孺子才虽远,公孙策未行。
谘询如不弃,终冀及微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生刍"(青草)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谦逊自省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青草的特性:虽然比美玉显得轻贱,但青草自有其价值。诗人用"弱叶随风舞""细茎沾露珠"这样生动的画面,展现青草柔美坚韧的生命力。

中间四句描写不同季节里青草的风姿:春天阳光下青翠鲜亮,细雨中绵延柔美。但诗人说自己就像水草(蘋藻)一样平凡,常因被拿来与香草(茞兰)比较而感到惭愧,这里用香草比喻才德出众的人。

最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自比才学疏浅的"孺子"(年轻人),虽有像"公孙"(古代贤臣)那样的治国之策却无人采纳。但结尾仍怀抱希望,期盼能像微小的青草那样,只要有人赏识,就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全诗妙在将平凡的青草写出高贵品格,其实是在说:再微小的人也有闪光点。诗人以草自喻,既谦虚又不自卑,在承认不足的同时,也流露出等待机遇的积极心态。这种借物言志的手法,让说理变得生动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