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亭诗(清虑、治己、味道)
三亭何为者,吾友所缮营。
亭前有标榜,雅意异俗生。
治己己孰治,清虑虑孰清。
吾道固可味,未易贯至诚。
惟天于斯人,一概授五行。
生质本淳静,外诱徒纵横。
心术傥茅塞,耳目将聋肓。
上圣贵复本,大贤犹性情。
况其可上下,安得不励精。
四端匪外铄,语默无自轻。
百行皆吾分,积渐日有成。
稂莠荒我怀,去之如锄萌。
波澜扰我源,止之如澄泓。
浩然涤万虑,粹矣读六经。
不趋杨墨涂,将造周孔庭。
出井见仁义,仰天瞻日星。
甘若饮醇酎,珍若享太羹。
清若饵芝术,和若闻咸茎。
积中而恬愉,发外而光亨。
穷不失素守,达不孤群氓。
生不陷非义,死不忘英声。
道味固如此,身规从可明。
本原何所来,虑之深以闳。
欲知君子心,吾请观亭名。
亭前有标榜,雅意异俗生。
治己己孰治,清虑虑孰清。
吾道固可味,未易贯至诚。
惟天于斯人,一概授五行。
生质本淳静,外诱徒纵横。
心术傥茅塞,耳目将聋肓。
上圣贵复本,大贤犹性情。
况其可上下,安得不励精。
四端匪外铄,语默无自轻。
百行皆吾分,积渐日有成。
稂莠荒我怀,去之如锄萌。
波澜扰我源,止之如澄泓。
浩然涤万虑,粹矣读六经。
不趋杨墨涂,将造周孔庭。
出井见仁义,仰天瞻日星。
甘若饮醇酎,珍若享太羹。
清若饵芝术,和若闻咸茎。
积中而恬愉,发外而光亨。
穷不失素守,达不孤群氓。
生不陷非义,死不忘英声。
道味固如此,身规从可明。
本原何所来,虑之深以闳。
欲知君子心,吾请观亭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过程,用三座亭子(清虑亭、治己亭、味道亭)比喻三种人生境界,语言朴实但道理深刻。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为什么要建这三座亭子? 诗人说这三座亭子是朋友建的,分别代表"清除杂念"、"管理自我"、"体悟正道"。但马上提出反问:治己到底治什么?清虑到底清什么?就像我们现代人说要"提升自我",但具体提升什么却很模糊。
2. 人为什么需要修身? 诗人用很形象的比喻说:人天生是纯净的(像清澈的水),但被外界诱惑搞乱了(像水被搅浑)。如果不及时清理,心灵就会像耳朵聋了眼睛瞎了一样麻木。这里用"茅塞"比喻心里堵得慌的状态,特别生动。
3. 具体怎么修身? 诗人给了很多实用建议: - 像除草一样清除邪念(稂莠比喻坏思想) - 像沉淀浑水一样让内心平静 - 多读经典(六经)打好思想基础 - 远离歪门邪道(杨墨指错误学说) - 学习圣贤之道(周孔指周公孔子)
最后用一组排比句描写修身的快乐体验: - 明白仁义道理就像喝到美酒 - 听到圣贤教诲就像吃到美味 - 内心清净就像吃了仙药 - 心态平和就像听到仙乐
全诗核心是说:做人要像打理花园一样打理自己的内心,定期除草(清除邪念)、施肥(学习经典)、修枝(改正缺点)。虽然过程辛苦,但最终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快乐。这种自我修养的理念,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依然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