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上官法师

法官道家流,修奉有年所。
灵验感人多。时贤赠诗句。
一日来访予,三揖进宾庑。
函袖出异书,雷文加释注。
涤手遍披阅,因果皆有据。
纷纷奏汉后,死者略可睹。
权量巧心计,悖道忘君父。
贪淫蔑仁义,往往涴斤斧。
质经吾圣人,有理无其故。
迨乎震夷伯,隐慝才显露。
嗟乎三代前,朴实犹近古。
后者业中炽,日甚造罪苦。
不然子之书,何乃遽有许。
自居田野间,兹事闻亦屡。
又知今视者,已复不胜数。
蠢彼无知辈,徒诵孝悌语。
人貌犬彘心,埋头入秽污。
俯仰多厚颜,劬劳忍深负。
目前恣为乐,遑恤盈墨簿。
愿子持此书,鑱石置通衢。
比屋得大诫,毋致烦天诛。
下愚终不移,自取任从渠。
有能用斯言,任籍登不诬。
脱或秘费示,与道终悬殊。
述此赠行色,子其信否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道士(上官法师)带着一本神奇的书来拜访作者的故事。整首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1. 道士的神奇之书(开头到"因果皆有据") 作者先夸这位道士修行多年、法术灵验,很多名人都给他写过诗。道士来访时很恭敬,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带雷电花纹的怪书,书上详细记载了各种因果报应的事例。就像我们现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实案例集。

2. 书里的警示内容("纷纷奏汉后"到"何乃遑有许") 书上说汉朝以后的人越来越坏:耍小聪明背叛君王、贪财好色不讲道德,就像拿着斧头自毁前程。作者感叹:孔子时代的人还能讲道理,后来的人连隐藏的坏事都会被雷劈(震夷伯典故)。三代(夏商周)以前的人淳朴,后来的人却像职业犯罪一样天天作恶。

3. 作者的强烈呼吁("自居田野间"到最后) 作者说自己住在乡下都常听说这些恶行,现在更是多得数不清。有些人表面满口孝道,实际猪狗不如,整天干肮脏事还厚脸皮。他们现在享乐,却不知阎王爷的账本都记满了。作者激动地建议:应该把这本"因果警示录"刻在石碑上立在路口,让每家每户都看到。最后说:顽固的人不会改,但相信这本书的人就能上天堂;如果藏着这本书不给人看,那就是违背天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道士的"因果之书"作引子,像讲恐怖故事一样警告世人 - 对比古今道德滑坡,像长辈痛心疾首地说"一代不如一代" - 最后建议把警示刻在公共场所,就像现在把交通案例做成宣传栏 - 语言直白有力,"人貌犬彘心"(人面兽心)这种骂人话都用上了

核心思想:作者通过这本"因果报应实录",痛批社会道德败坏,呼吁用"公开曝光"的方式警示世人,有点像古代的"道德警示教育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