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鲁藩三瑞诗代作

皇祖御寰宇,神谋注苗裔。
分茅列禹甸,设屏等周制。
鲁服连岱宗,京邑此藩卫。
慈孙姬旦俦,熙运唐虞际。
夙夜思靖共,夕惕不忘厉。
树德惟务滋,恍若农望岁。
遂令明德馨,上与玄昊契。
一朝荷天休,三瑞呈圣世。
青青芝草荣,灵根缀瑶砌。
金光炫云霞,翠色掩兰蕙。
嘉禾纷盈圃,曾不假树艺。
穰穰三穗歧,颖栗且狼戾。
乔松上干霄,宛作虬龙势。
英枝自成巢,天巧夺人制。
嗟此希世奇,今古曷与俪。
无论梁园竹,宁数淮南桂。
猥余樗散材,旬宣向尸位。
昼接乘燕閒,时得侍游憩。
惭无小山赋,忝窃穆生醴。
别来几经春,叹息光景逝。
君侯无遐心,千里远驰惠。
缄情自东兖,飞翰临北蓟。
披图一以玩,天宇顿澄霁。
稽首拟揄扬,摛词愧芜秽。
愿言毋贰心,于以答上帝。
一派衍天潢,亿载垂带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代别人写给鲁藩王的赞美诗,主要歌颂鲁藩王的德行和功绩,同时表达自己的谦逊和忠诚。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开头部分(1-6句): 诗人先赞美皇帝的祖先(“皇祖”)治理天下,并精心安排子孙后代的分封。鲁藩王的封地靠近泰山(“岱宗”),是京城的重要屏障,就像古代周朝的分封制度一样稳固。这里用历史典故(如“禹甸”“周制”)来强调鲁藩王地位的重要性和正统性。

2. 赞美鲁藩王的德行(7-16句): 诗人将鲁藩王比作古代贤臣周公(“姬旦俦”),说他生活在像尧舜那样的盛世。鲁藩王日夜勤勉,谨慎治国(“夙夜思靖共,夕惕不忘厉”),注重培养德行,就像农民期盼丰收一样努力。他的美德感动上天,因此天降祥瑞(“三瑞”)——灵芝、嘉禾(丰收的谷物)和乔松(高大的松树),象征他的统治得到上天认可。

3. 描写祥瑞的细节(17-28句): 诗人具体描绘了三种祥瑞: - 灵芝:青翠鲜艳,长在玉阶旁,金光闪耀,比兰花还要美丽。 - 嘉禾:田地里的谷物自然丰产,穗子饱满,无需人工种植就长得茂盛。 - 乔松:松树高耸入云,枝干如龙,树上还有天然形成的鸟巢,巧夺天工。 诗人认为这些祥瑞古今罕见,连著名的梁园竹和淮南桂都比不上,进一步突出鲁藩王的非凡。

4. 表达自己的谦逊和感激(29-40句): 诗人自称是“樗散材”(无用之才),却能在鲁藩王身边任职,感到惭愧。他谦虚地说自己写不出像《小山赋》那样的好文章,但感激鲁藩王的厚待(“穆生醴”指优待门客)。后来他离开鲁藩王,多年后收到对方从远方寄来的书信和图画(“缄情自东兖,飞翰临北蓟”),感到非常荣幸,于是写下这首诗回应。

5. 结尾的忠诚誓言(41-44句): 诗人表示要一心一意效忠鲁藩王(“愿言毋贰心”),以报答上天的恩赐。最后用“亿载垂带砺”比喻鲁藩王的家族会像衣带和磨刀石一样长久不衰,世代传承。

诗歌的精髓和魅力: - 赞美与祥瑞:通过描写灵芝、嘉禾、松树三种祥瑞,诗人将鲁藩王的统治与天意联系起来,增强其合法性和神圣性。 - 历史典故的运用:借用周公、尧舜等古代贤君能臣的典故,抬高鲁藩王的地位,同时让诗歌显得庄重典雅。 - 谦逊与忠诚:诗人以自谦的姿态表达对鲁藩王的感激和忠心,符合古代文人“颂圣”的传统,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品德。

通俗理解: 这首诗就像一封高级的“表扬信”,用华丽的语言和神话般的祥瑞景象,夸赞鲁藩王是个贤明的好领导,同时作者也低调表示“我能力一般,但绝对忠心”。诗中提到的灵芝、丰收的谷物和高大的松树,都是象征吉祥的“特效”,用来证明鲁藩王受上天眷顾。整体上,诗歌既展示了文人的才华,也体现了古代政治中“歌功颂德”的传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