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主一

国朝分隶谁最长,赵虞姚萧范与杨。
赵公温温蔡中郎,虞公格格由钟梁。
姚萧二公撼中邦,岂以笔法窥汉唐。
萧守高尚姚文章,范公清遒不敢当。
纵横石经兀老苍,杨侯起家自洛阳。
华山之碑早擅场,旁出捷入无留藏。
曹南吴氏俊且良,古意飒飒浮匡箱。
商盘周鼎俨作行,刓圭削锐伏景光。
宜伸而缩圆使方,外若椎鲁中坚强。
趋新骛巧纷披猖,欲辨辄止心孔伤。
金陵皇象剑戟张,中山夏丞鼎独扛。
二碑分法古所臧,隶多分少须精详。
君方妙年进莫量,更入二篆君无双。
近者吾甥有陈冈,昔师杨氏今颉颃,见之为道安毋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元代文人写给一位叫吴主一的朋友的,主题是赞美他的书法才华,同时点评了当时几位书法名家的风格特点。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杨侯起家自洛阳"): 作者先列举了当时五位顶尖的隶书书法家:赵孟頫、虞集、姚燧、萧㪺和杨恒。用生动的比喻形容他们的风格: - 赵孟頫的字温润如玉,像东汉书法家蔡邕 - 虞集的字有钟繇、梁鹄的古朴风骨 - 姚燧和萧㪺的字气势雄浑,超越了单纯模仿汉唐 - 范梈(可能指范椁)的字清瘦有力 - 杨恒从洛阳起家,擅长华山碑的风格

第二部分("曹南吴氏俊且良"到"欲辨辄止心孔伤"): 重点夸赞吴主一的书法: - 他的字有古风,像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般庄重 - 笔画外圆内方,看似笨拙实则刚劲 - 在大家都追求新奇巧妙的时代,他能保持传统精髓

第三部分(最后到结尾): 给出书法建议: - 推荐学习三国皇象的剑拔弩张风格和北魏夏丞碑的雄浑风格 - 提醒隶书要把握好"分书"(八分书)的比例 - 夸他年轻有为,建议再钻研篆书会更出色 - 最后提到自己外甥陈冈也曾师从杨恒,现在可以和老师比肩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青铜器、宝剑等具体形象比喻书法风格,让抽象的艺术变得可视可感 2. 在夸朋友的同时,也客观评价了当代书法界的现状 3. 既有真诚的赞美,也有恳切的建议,展现了文人间的真挚友谊 4. 通过书法讨论,传递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就像现代人点评不同歌手的演唱风格,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带我们领略了元代书法艺术的不同流派,同时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通过艺术交流来维系友谊。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