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只被圈养多年的鸟儿来隐喻宫廷中失去自由的人,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描写现实场景:鸟儿在精致的笼子里被人精心照料多年,某天被放出笼子却找不到曾经的鸟群。"雕笼"暗示华贵的囚禁,"失旧丛"透露出对自由的陌生感,就像长期生活在宫廷的人突然回到民间会不知所措。
后两句揭示深层含义:鸟儿明明可以飞走却选择留下,每天依然绕着皇宫飞。这里用"恩深"二字点出关键——不是不能离开,而是被驯化后对施恩者产生了依赖。就像某些宫廷中人,即便有机会获得自由,却早已习惯被圈养的生活,甚至主动回到牢笼。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矛盾心理:表面写鸟,实则写人。通过动物行为反映出人性弱点——当习惯成为自然,有些人会把囚禁当作归宿。诗人没有直接批判,而是用鸟儿绕宫飞的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这种"自愿的囚徒"心理,引发对自由本质的思考。
陈沂
(1469—1538)明南京人,先世本浙江鄞县人,以被征入太医院居南京,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陈钢子。正德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以不附张璁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又为张璁所中,改行太仆卿致仕。少好东坡,中岁乃宗盛唐,为文出入《史》、《汉》,工画及隶篆,亦能作曲。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绝,又益以朱应登称四家,并有“弘治十才子”之誉。著作甚富,有《金陵古今图考》、《畜德录》、《金陵世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