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题方云泉○疏影庵填词图
天寒瘦竹。
露画棂几眼,三两闲屋。
薄暝微茫,碎雪迷离,报思远在空谷。
卷帘略识春风面,是谁写、折枝横幅。
似伴伊、冷月吹笙,忍放嫦娥幽独。
小隐西村最好,嫩烟四五里,香满山麓。
浅立墙阴,淡照波痕,天然缟袂装束。
隔花唤起林和靖,问清梦、恁时酣足。
只夜深、翠羽飞来,偷记笛边残曲。
露画棂几眼,三两闲屋。
薄暝微茫,碎雪迷离,报思远在空谷。
卷帘略识春风面,是谁写、折枝横幅。
似伴伊、冷月吹笙,忍放嫦娥幽独。
小隐西村最好,嫩烟四五里,香满山麓。
浅立墙阴,淡照波痕,天然缟袂装束。
隔花唤起林和靖,问清梦、恁时酣足。
只夜深、翠羽飞来,偷记笛边残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隐居生活的清雅画卷,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闲适情趣和对自然的细腻感知。
上阕开篇用"天寒瘦竹"四个字就勾勒出冬日萧瑟的氛围,竹子的"瘦"字用得极妙,既写实又传神。接着镜头转向疏影庵的环境:露出几格画窗的屋舍,黄昏微光中的迷离雪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感。"卷帘略识春风面"突然笔锋一转,带出春意,通过"折枝横幅"的画作暗示主人高雅的艺术品位。最后用"冷月吹笙"的意象,将孤独感升华成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下阕转入对隐居生活的具体描写。"小隐西村"四句勾勒出山村晨景:袅袅炊烟,满山梅香,展现隐逸生活的惬意。"浅立墙阴"三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将其比作素衣美人,清丽脱俗。最妙的是"隔花唤起林和靖"的想象,把宋代著名隐士林逋(和靖先生)拉入画面,增添了文人雅趣。结尾"翠羽飞来"的鸟儿偷记笛曲,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气。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虚实相生:实写冬日景致,虚写春天气息;实写眼前景物,虚写历史人物。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视觉的雪、嗅觉的香、听觉的笛)和精巧的比喻(梅花如美人),营造出一个清幽淡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