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寂幽深的佛堂场景,通过一系列富有禅意的意象,传递出对人生虚幻与佛法智慧的感悟。
前两句写佛堂的冷清:香灯寂寞地立在蛛网尘灰中,修行人想通过参禅摆脱俗世烦恼。这里的"色界"指物质世界,"空"是佛教看破红尘的概念。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意象:龙钵(高僧用的钵盂)已倒扣无法布施佛法,但虎床(禅师坐榻)仍在风中诉说悲悯;定心池(修行池)上的水泡转瞬即逝,招手岩(禅师接引弟子的地方)却连通着梦境般的悟道境界。这些都在说佛法形式会消亡,但智慧真谛永存。
最后两句最美:深夜月光下,松子落地的声音,仿佛千年前生公(高僧支遁)讲法时,松树也在静静聆听。这个画面把佛法传承比作自然规律,充满空灵禅意。
全诗用佛堂景物作喻,告诉我们:外在的宗教形式会衰败,但真理就像月光松风一样永恒。语言清冷幽远,读来让人心境澄明。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