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罗江舟夜岁除,和梦窗

风镫摇暮。饯阑岁暂阁,瘴江双橹。分客饧枝,看人花胜,依旧故年游旅。

香泛舵楼松火,红上岩阴橘户。燕来早,问残寒消尽,芳音回否。

閒处。孤梦寄、烟驿几签,斗挂苍山午。流怨回潮,年涯催送,不送蛮帆一羽。

自酹屠苏无味,慵倚蕙炉划句。漫移枕,看槃花烛卷,红云成缕。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除夕夜在罗江船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漂泊异乡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片(前半部分):
开篇"风灯摇晃在暮色中"营造出漂泊不定的氛围。诗人停下船桨,在瘴气弥漫的江边暂歇。看着别人分糖枝、戴花胜(古时春节饰品),自己却仍是"故年游旅"——年复一年在外漂泊。松木燃烧的香气从船楼飘来,岸上橘农家的灯火映红山岩。燕子来得早,似乎在问:残留的寒意消尽了吗?春天的消息可曾传来?

下片(后半部分):
独处时,诗人把孤独的梦寄托在雾中驿站。北斗星挂在正午的苍山上(反常景象暗示心绪不宁)。潮水带着怨叹回流,年华催促着时间流逝,却送不走这片蛮荒之地的孤帆。独自喝屠苏酒(春节饮用的药酒)也觉得无味,懒得靠着香炉写诗。随意挪动枕头,看烛台上卷曲的烛花像红云般丝丝缕缕——这个细节描写特别生动,把百无聊赖的心境具象化了。

全词妙在:
1. 用"风灯""瘴江""孤帆"等意象层层铺垫漂泊感
2. "看人花胜"与"自酹屠苏"的对比,突出孤独
3. 结尾烛花化作红云的描写,把无形愁绪变得可视
4. 表面写节日景象,实则抒发"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愁绪

就像现代人在异乡过春节,看着朋友圈里的团圆饭,自己却只能对着外卖发呆的感觉。古人用风灯、屠苏酒这些意象,把这种孤独感写得既含蓄又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