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女性视角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价值观和坚韧品格。
前两句"岂不有膏沐,所慕非倾城"意思是:我难道不会梳妆打扮吗?只是我追求的并不是靠美貌征服全城。这里用反问语气强调主人公并非不懂打扮,而是志不在此。
后两句"翠袖日以薄,勖哉岁寒情"描写:随着时间流逝,华丽的衣袖日渐单薄,但可贵的是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真挚的情操。"翠袖"象征外在的华美,"岁寒情"则代表内在的坚韧品格。
全诗通过对比外在装饰与内在品格,赞美了一种不随波逐流、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本真的生活态度。诗人用女性日常的梳妆打扮为切入点,却表达出超越性别的人生哲理,告诉读者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虚荣,而在于内心的坚守。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