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初秋雨后放晴的郊外景色,同时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乡愁。
前四句写景:连绵秋雨终于停了,郊外空气清新,凉风带来了早秋的气息。河边的蒲柳开始褪去鲜绿,呈现出枯黄的颜色,傍晚的蟋蟀叫声更添几分忧愁。这里用"变冶色"形容植物随季节变色,"生暮愁"把虫鸣拟人化,让景物都带着情绪。
后四句抒情:皎洁的月光洒下清辉,远处的青山安静得像幅画。诗人抬头望着流动的云彩,突然想到自己漂泊的处境,不禁忧从中来。最让人难受的是,明明知道故乡就在某处,却望也望不见,这种思念让心里空落落的。
全诗妙在把自然变化和人生感慨完美结合。从雨后天晴、草木变色这些具体景象,自然过渡到游子思乡的永恒主题。特别是最后两句,用"不可见"和"心悠悠"的对比,把那种看得见风景却看不见故乡的惆怅,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读来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再美的风景,也抚平不了对家乡的牵挂。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