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 蛩响乱秋阴

蛩响何千百,人情自不禁。馀哀动邻壁,最苦乱秋阴。

泣尽相思梦,惊残劝织心。露深虫语语,月黑雁沈沈。

坏壁岁年远,长门日夜深。手摩铜雀雨,和汝一长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萧瑟画面,通过蟋蟀鸣叫、孤雁夜露等意象,传递出浓重的愁绪。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秋夜悲鸣(前四句)
以千百只蟋蟀(蛩)的鸣叫声开篇,这种自然声响意外触动了人的愁肠。蟋蟀声穿透墙壁,在秋日阴郁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凄苦,就像在人心头挠出裂痕。

2. 孤寂心绪(中间四句)
用"泣尽相思梦"展现辗转难眠的夜晚,蟋蟀的鸣叫既像织布机的催促,又像在嘲笑人的孤独。深夜露重时虫鸣更显清晰,而黑暗中失群大雁的沉默飞行,与失眠者形成镜像般的对照。

3. 时光之叹(后四句)
斑驳的墙壁见证岁月流逝,像冷宫般隔绝人世温暖。最后诗人触摸着铜雀台上的夜露(暗喻泪水),将个人感伤与亘古的秋夜哀鸣融为一体,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全诗妙在将蟋蟀叫声作为情感触发器,从听觉延伸到视觉(雁影)、触觉(夜露),把秋夜的寒凉转化为心理上的孤寂感。蟋蟀、大雁、铜雀台这些意象既真实可感,又承载着文化记忆,让个人的愁绪获得更悠远的共鸣。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