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行山
霭霭初蒸云,落落欲坠石。
山深多晚花,照水自红碧。
渔艇入烟小,松竹凌烟直。
西风漾碧波,扁舟恣崎侧。
客从北方来,苦遭世俗迫。
登临虽夙愿,山川多未识。
浩荡涉寒流,跻攀并苍壁。
扪萝窥鸟道,踏迳穷人迹。
清泉洗尘心,山鸟惯幽客。
逸兴良未已,日下千崖赤。
十载孙承公,好具登山屐。
山深多晚花,照水自红碧。
渔艇入烟小,松竹凌烟直。
西风漾碧波,扁舟恣崎侧。
客从北方来,苦遭世俗迫。
登临虽夙愿,山川多未识。
浩荡涉寒流,跻攀并苍壁。
扪萝窥鸟道,踏迳穷人迹。
清泉洗尘心,山鸟惯幽客。
逸兴良未已,日下千崖赤。
十载孙承公,好具登山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秋游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诗人逃离世俗、亲近自然的畅快心情。
开篇用"蒸云""坠石"这样动态的描写,让云雾和山石都活了起来,营造出深山幽静又略带神秘的氛围。中间"晚花照水""渔艇入烟"等句,像一组电影镜头:红艳的山花倒映水中,小小的渔船隐入薄雾,笔直的松竹刺破云烟,西风吹皱碧波,小舟随波摇摆。这些画面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
诗人说自己从北方来,厌倦了世俗的束缚。虽然一直向往山水,但很多美景都没见过。这次他尽情地跋山涉水,攀岩壁、拨藤蔓、寻鸟道、走人迹,用清泉洗涤心灵,与山鸟成为朋友。直到夕阳染红千山,还意犹未尽。
最后用"孙承公"的典故(东晋名士孙绰酷爱登山,专门制作登山木屐),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切的感受,传递出投身自然时的自由与喜悦,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轻松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