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满子

绿绮琴中心事,齐纨扇上时光。五陵年少浑薄幸,轻如曲水飘香。夜夜魂消梦峡,年年泪尽啼湘。
归雁行边远字,惊莺舞处离肠。蕙楼多少铅华在,从来错倚红妆。可羡邻姬十五,金钗早嫁王昌。

现代解析

这首《河满子》以女性视角描绘了青春易逝、爱情无常的哀愁,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青春与爱情的对比 前四句用"绿绮琴"和"齐纨扇"两个精致物件,暗喻女子曾经的才情与美貌。"五陵年少"指富贵公子们,说他们薄情寡义,就像随水流走的花香一样不可靠。这里用"曲水飘香"的意象,既美丽又短暂,暗示爱情易逝。

2. 孤独的煎熬 "夜夜魂消""年年泪尽"用重复的时间词强调日复一年的痛苦。借用"巫山云雨"和"湘妃泣竹"两个典故,既写相思成梦,又写泪痕斑斑,把女子独守空闺的寂寞写得非常生动。

3. 命运的讽刺 后半段用"归雁""惊莺"比喻自己如离群之鸟。最精彩的是结尾的对比:女子在妆楼虚度光阴,而邻家少女十五岁就嫁得良人(王昌是古代美男子代称)。这个突然的转折,既点明红颜易老的焦虑,又暗含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全词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琴扇相伴的闺房,到泪湿枕席的夜晚,最后定格在邻家喜庆的嫁妆上。通过今昔对比、人我对照,把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被动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