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大参(名钦谟)所藏兰图(图上逐段摘书离骚句)
芳馨随风发,菲菲久弥章。
嗟哉好修士,采襭纫为纕。
人多贵萧艾,谓斯为不芳。
草木犹未得,珵美奚能当。
若人写毫素,鉴之宜不忘。
灵修苟见察,萎绝亦何伤。
毋为玩形似,无实徒空长。
浩歌离骚经,余襟涕浪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兰图,并借兰花的意象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世俗偏见的感慨。以下是逐句解析:
1. 秋兰何青青,罗生湘水旁 开篇描绘秋兰茂盛青翠的样子,生长在湘水边。湘水常与屈原的典故相关,暗示兰花的高洁。
2. 芳馨随风发,菲菲久弥章 兰花的香气随风飘散,时间越久越浓郁。这里用香气比喻人的美德,历久弥新。
3. 嗟哉好修士,采襭纫为纕 感叹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好修士),像采摘兰花编织佩饰一样修养自身。"纫为纕"指将兰花编成佩带,象征修身。
4. 人多贵萧艾,谓斯为不芳 讽刺世俗之人偏爱低劣的萧艾(杂草),反而说兰花不香。暗指社会黑白颠倒,不识真美。
5. 草木犹未得,珵美奚能当 连草木(比喻普通人)都不懂欣赏,真正的美玉(珵美)又如何能被认可?进一步批判庸俗的眼光。
6. 若人写毫素,鉴之宜不忘 画家将兰花画在纸上(毫素),提醒观者应当铭记兰花的品格。强调艺术的精神教化作用。
7. 灵修苟见察,萎绝亦何伤 只要真正懂的人(灵修,指明君或知己)能理解,即使枯萎也无憾。表达坚守本心的坦然。
8. 毋为玩形似,无实徒空长 不要只欣赏外表(形似),没有内在美(无实)的成长毫无意义。批判虚有其表的行为。
9. 浩歌离骚经,余襟涕浪浪 最后高唱《离骚》,泪湿衣襟。借屈原的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呼应开头的湘水意象。
核心思想: 通过兰花与杂草的对比,诗人赞美了高洁坚贞的品格,讽刺了世俗的肤浅。画中的兰花不仅是艺术,更是精神象征——即使不被理解,也要保持本真。结尾的《离骚》与泪水,将个人情感与屈原的千古共鸣融为一体,强化了"坚守初心"的主题。
现代启示: 就像今天社会可能更关注外表而非内在,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在于品格而非迎合世俗。即使不被认可,保持自我的纯净远比随波逐流更有意义。画中的兰花,其实是每个人心中那份不愿妥协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