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山古瓶歌

剑锋劈破双玉斗,如意击缺唾壶口。汾阴宝鼎埋深渊,禹庙金钟虫啮纽。

古物历劫难自存,玉碎金融况瓦缶。瓶兮尔本抟土成,何当完善落人手。

苍然古色苔藓斑,掘地得自山麓间。一丘今作黄冠宅,旧是官家榷酒关。

想见当年挹注时,髻垦薜暴无妍姿。弃掷堆垛不甚惜,甃以砖石成厜㕒。

或云此物有神护,瓦砾堆中尚完固。腹贮松醪味不渝,口含藓蕊颜非暮。

此语信否吾不凭,重是昆明灰劫遇。吾闻光尧内府法物传,汝定官哥陶器全。

遍体光𥑤粗其边,青铜里之色蔫然。旋遭兵燹惊烽烟,零落风尘散市尘。

斯瓶无分供御前,不材翻得终天年。运会迁移时代久,承平出世良非偶。

居然宝物兵留遗。玉盘磲碗堪为友。吾将佐以赤壁之匏樽,配以子云之酱瓿。

不须七碗玉川茶,常泛三千桑落酒。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只从废墟中挖出的古瓶为引子,通过生动的对比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文物命运的深刻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古物的宿命(开头到"何当完善落人手")
用宝剑劈玉斗、如意击破唾壶等四个历史典故,说明再珍贵的古物都难逃损毁的命运,更何况这只普通的土瓶。这里用"玉碎金融"(美玉粉碎、金属熔化)的强烈意象,突出历史洪流中物件的脆弱。

2. 古瓶的传奇("苍然古色苔藓斑"到"不材翻得终天年")
详细描写古瓶的发现过程:长满青苔的瓶子从酒关废墟出土,虽然当年被随意堆放("髻垦薜暴"形容瓶身凹凸不平),却奇迹般保存完好。作者用"腹贮松醪""口含藓蕊"的拟人手法,赋予古瓶神秘色彩。通过对比宋代皇宫里精美却毁于战火的官窑瓷器("汝定官哥陶器"),点明这只粗陋的瓶子正因为"无用"才躲过劫难。

3. 文人的寄托(最后八句)
作者打算把这幸存的老瓶当作宝贝,与苏轼的"赤壁匏樽"、扬雄的"酱瓿"等文人雅物并列,用它盛装美酒而非饮茶,暗示要像古人一样洒脱生活。最后"三千桑落酒"的夸张描写,流露出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精彩的是"无用成大用"的哲学——那些被精心保护的宫廷瓷器毁于战火,而这只被随意丢弃的粗瓶反而幸存。这种反差既暗含对战争的批判,也道出历史选择的偶然性。作者通过一只瓶子的命运,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沧桑变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