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春日侍宴望海应诏

五材□水流,千流会谷王。
委输绵厚载,朝宗极大荒。
浮天纳星汉,浴日吐扶桑。
奔涛疑迭岛,惊浪似浮航。
云撤青丘见,雾卷碧流长。
金台焕霞景,银阙藻春光。
九夷骄巨壑,五辂出辽阳。
朝神泛弘舸,鞭石济飞梁。
曜戈威海□,振楫落星芒。
幸厕歌旅□,极望恧成章(《翰林学士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海边盛宴的壮观景象,充满神话色彩和帝王气派。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自然奇观的震撼力 诗人用"浮天纳星汉"形容海浪滔天仿佛能吞没银河,"浴日吐扶桑"描写朝阳从海面升起的壮丽。通过"奔涛似迭岛"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海浪如移动的岛屿般汹涌,这种夸张手法生动展现了海洋的磅礴气势。

2. 皇家气象的铺陈 诗中"金台焕霞景"展现黄金楼台与霞光相映的奢华,"九夷骄巨壑"暗喻四方来朝的盛况。特别用"鞭石济飞梁"这个神话典故(传说秦始皇用神鞭赶石造桥),暗示帝王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凸显宴会的非凡规格。

3. 诗人的谦逊姿态 结尾"恧成章"(惭愧地写成此诗)的表述,看似自谦,实则巧妙反衬出眼前景致的宏大。就像现代人看到绝世美景时说"手机根本拍不出它的美",这种表达反而强化了景色的震撼。

全诗就像一部IMAX大片:镜头从翻滚的海浪拉到霞光中的宫殿,再切换到四方使节朝拜的盛大场面,最后定格在诗人被震撼到自觉渺小的特写。这种由远及近、由景及人的写法,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感受到那场盛宴的恢弘气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