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六

真灵无功,功超造化。
真圣无相,相包虚空。
从权摄化,正按旁提。
风行草偃,玉转珠回。
使人人向这里饱食味法味,惭愧(谢秉拂夏斋慧感夫人生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用简单生动的比喻,探讨了"真灵"(可理解为最高真理或佛性)的奥妙特性,以及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真理的本质(前四句) - "真灵无功":最高真理不刻意追求功效,却能超越自然规律("造化") - "真圣无相":真正的神圣没有固定形象,却能包容整个宇宙 - 就像空气看不见却无处不在,阳光不刻意却滋养万物

2. 影响世界的方式(中间四句) - "从权摄化":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引导(像老师因材施教) - "正按旁提":既有直接教导也有侧面启发 - "风行草偃":像风吹过草自然低头,比喻潜移默化的感化 - "玉转珠回":像美玉转动、珍珠圆润,形容教化方式圆融自然

3. 理想效果(后三句) - 希望人人都能领悟真理的美妙("饱食味法味") - 最后特别感谢一位叫慧感的女性修行者("惭愧"是谦辞,相当于"感恩")

全诗核心是说:最高真理看似无形无相,却像风育万物般自然影响着世界。真正的教化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像春风化雨般让人自然领悟。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是:最好的教育或管理,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而非强制要求。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