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遗忘与记忆的故事。
前两句"多罗四十年,偶未识摩毡"像是在说:一个叫多罗的人活了四十年,却从不知道有个叫摩毡的人(注:摩毡是当时西戎首领的儿子)。这里用"偶未识"(碰巧不认识)这种轻描淡写的说法,反而突出了人生的偶然性——有些人明明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却可能永远不会有交集。
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到最近有个叫王宣政的人,经常给这个摩毡烧纸钱。这里的"纸钱"是给逝者用的,暗示摩毡已经去世。一个生前多罗不认识的人,死后却通过别人的祭奠行为被间接知晓,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
全诗最妙的是那种平淡中见深刻的叙事方式。诗人没有直接抒情,只是冷静地记录这几个看似不相关的人物关系:多罗与摩毡素未谋面,王宣政却在祭奠摩毡。这种留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关于生死际遇的偶然,关于记忆传承的微妙,以及那些我们永远没机会认识的陌生人,他们的人生同样值得被记住。
李淑
宋徐州丰县人,字献臣。李若谷子。真宗时赐进士及第。历史馆修撰、知制诰,为翰林学士,进吏部员外郎。详练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多咨访。制作诰命,为时所称。出知许州,岁饥,取民所食五种上之,朝廷为蠲其赋。官终知河中府。尝修《国朝会要》、《三朝训鉴图》、《閤门仪制》等。有《诗苑类稿》及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