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老溪上人

已知山是石,挂起碧筇条。
家在黄梅树,门当独木桥。
寡交因犬恶,默坐听蝉调。
同道何时过,心慵不见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僧人(老溪上人)的日常生活和心境,语言朴素却充满禅意。

前两句"已知山是石,挂起碧筇条"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交代了僧人居住的环境——山就是石头组成的,他把青竹手杖挂起来,暗示已经到达目的地,准备在此定居。

中间四句像四幅小画: 1. "家在黄梅树":用黄梅树代替具体房屋,说明住得简陋自然 2. "门当独木桥":门前只有一座独木桥,显出与世隔绝 3. "寡交因犬恶":因为看门狗凶,访客稀少(其实是主动选择孤独) 4. "默坐听蝉调":独自静坐听蝉鸣,享受宁静

最后两句流露出淡淡的期待:虽然现在过着清静生活,但也盼望着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访。不过"心慵不见招"又表明他不会主动邀请别人,保持随缘的态度。

全诗妙在: 1. 用狗凶、蝉鸣这些生活细节展现真实的山居场景 2. "心慵"二字精准捕捉到隐士那种既享受孤独又渴望知音的微妙心理 3. 每句都像白描,但组合起来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又有人情味的僧人形象

就像用简笔画画出了一位现代"佛系"老人的生活:住在简单的地方,与自然为伴,不太社交但也不完全封闭,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