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钓台

相水东流湾复湾,苔矶流落自南山。
浪翻桃瓣红鳞起,日入芦花百鸟还。
渔笛几声江月上,客星一点水云间。
如何结得羊裘侣,坐占矶头七里滩(清康熙《增城县志》卷一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江边垂钓图景,充满自然野趣和隐逸情怀。

前两句用江水东流、河湾曲折的动感画面,带出长满青苔的钓鱼台。这里的"苔矶"二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头,静静躺在南山脚下。

中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给特写——桃花瓣飘落水面,引得鱼儿跃出;再拉远景——夕阳染红芦花丛,百鸟归巢;然后切到黄昏——渔笛声里月亮升起;最后太空视角——垂钓者像一颗孤独的星星,倒映在云水之间。这些画面有声音有色彩,动静结合,把普通钓鱼场景写得仙气飘飘。

最后两句用典故表达隐居理想。诗人羡慕东汉严子陵披着羊裘在七里滩钓鱼的生活,渴望能找到这样的知音。这里的"坐占"用得妙,不是霸占而是自然拥有,透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全诗就像用文字画的山水画,有水墨的淡雅(青苔、芦花),也有工笔的精细(红鳞、百鸟),最后落在文人高士的精神追求上,把日常钓鱼写出了超脱世俗的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