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萱堂

萱草可忘忧,树之北堂后。
此堂何为设,白头有慈母。
暑月萱始花,凉风吹户牖。
母颜和且悦,上堂奉尊酒。
岁岁见萱花,年年献亲寿。
儿孙满眼前,甘旨亦具有。
昔当艰虞时,东西屡搔首。
幸今际承平,日不离左右。
我间南陔篇,古人相戒守。
愿入北堂诗,弦歌同永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感人的孝亲场景,核心是借萱草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

开篇用"萱草"起兴(萱草在古代被称为忘忧草),点明主题——母亲住在种满萱草的北堂。夏天萱花开放时,凉风习习,老母亲面带笑容,儿女们捧着酒杯来祝寿。这里通过"暑月花开""凉风吹拂"的自然景象,烘托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先展现现在儿孙绕膝、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再回忆过去艰难岁月里母亲操劳的身影。这种今昔对比,更凸显当下团聚的珍贵。

最后借用《南陔》(《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诗篇)的典故,表达要将这份孝心永远传承下去的愿望。全诗就像一幅动态画卷:从萱草到母亲的笑脸,从祝寿场景到岁月回忆,最后定格在对孝道的永恒歌颂上。

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中那种朴实无华的真情。没有华丽辞藻,只用"萱花年年开"对应"岁岁来祝寿",用"从前艰难"对比"现在团圆",就把中国人最看重的"孝道"和"天伦之乐"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母颜和且悦"这个细节,让所有为人子女者都能瞬间联想到自己母亲欣慰的笑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