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林为梁隐居

溪山何地不蓬莱,绕屋千林翠作堆。
金色点穿黄鸟过,练光拖散白云来。
野桥通处逢樵问,石榻阴时为客开。
红紫楼头易消歇,莫移花药倚阑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山水画卷,用自然美景反衬尘世浮华,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前四句写景:溪山处处都像仙境蓬莱,屋外层层翠绿树林环绕。阳光穿过树叶像金色斑点,黄鸟从中飞过;溪水如白练流淌,倒映着天上的白云。诗人用"金色点穿""练光拖散"这样生动的动态描写,让静止的风景活了起来。

后四句写人:在野桥尽头遇见樵夫闲聊,阴凉处的石榻随时为客人敞开。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城里那些红紫艳丽的楼台容易衰败,不必把花草移植到栏杆边刻意装饰。这里的"红紫楼头"象征着繁华喧嚣的世俗生活,而野桥石榻则代表自然淳朴的隐居生活。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用山水永恒之美对比人间富贵之短暂,用樵夫野趣对比城市浮华,最终传递出"回归自然才是长久之道"的哲理。就像现代人偶尔会向往田园生活一样,诗人用看得见的溪山、听得见的鸟鸣、摸得着的石榻,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精神栖息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