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乡野间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
开头两句写隐士的住所:柴门半开,溪水潺潺流过,家里藏着壶山这样的美景。这里用"半不关"的柴门暗示主人随性自在的性格,而"真景"二字点明这不是刻意营造的景致,而是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日常生活:雨后初晴时,能看到白鸥野鹭在水面时隐时现;夕阳西下,渔夫樵夫从远近陆续归来。风清月明之夜,主人时常抚琴饮酒;竹篱笆间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这些画面动静结合,既有视觉的"鸥鹭浮沉"、"渔樵远近",又有听觉的"琴尊风月"、"鸡犬竹篱",共同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田园画卷。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位先生独享田园生活的乐趣,根本不羡慕那些在朝为官、飞黄腾达的人。"丘园趣"三字概括了全诗的核心——简单朴实的乡居生活带来的纯粹快乐。诗人通过对比"丘园"与"帝闲",突出了隐士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格。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悠远的意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能否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享受心灵的自由。这种生活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李聪
李聪,字士达,号北山。顺德人。明宪宗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进士。授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改嘉兴知府,升广西参政。明嘉靖《广东通志》卷六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