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七日

堂上仙翁去不回,升阶愁见旧屏帏。
蓼莪未读眉先蹙,霜露初寒泪已挥。
几夜音容随梦散,半生菽水与心违。
若教化得辽东鹤,莫待千年及早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释怀的哀伤。

开头两句写诗人回到家中,看到厅堂里仙翁(指已故长辈)的遗物,台阶上熟悉的屏风帷帐还在,但人已永远离去,触景生情感到悲伤。这里用"仙翁"的称呼,既显尊重,又暗含对逝者羽化登仙的想象。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悲痛:还没开始读《蓼莪》(《诗经》中悼念父母的诗篇)就皱起眉头,天气刚转凉就忍不住落泪。夜里梦到亲人的音容笑貌,醒来却消散无踪,想到半辈子都没能让亲人过上好日子("菽水"指粗茶淡饭的贫寒生活),内心充满愧疚。

最后两句用"辽东鹤"的典故(传说有人死后化鹤归乡),表达强烈愿望:如果亲人能像仙鹤一样归来,希望不要等到千年之后,而是能早点回家。这种明知不可能却依然期盼的痴想,反而更凸显出思念之深。

全诗语言朴素但情感浓烈,通过日常物品、天气变化、梦境等生活细节,把失去亲人后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真实动人。特别是最后借神话传说抒情,将普通人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执着表现得既含蓄又深刻。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