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益州同理张殿丞

远指三川路,初辞六尚班。
占星度危栈,叱驭下灵关。
职亚铜符重,兵销玉帐闲。
汉台谁视草,应待长卿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张殿丞)被调任益州(今四川一带)时的场景,展现了离别、旅途艰险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前两句)写出发时的情景:张殿丞遥望通往三川(指蜀地)的道路,刚刚辞别了在京城担任的官职("六尚班"指宫廷部门)。这里用"远指"和"初辞"两个动作,生动刻画出离京赴任时既向往又略带不舍的复杂心情。

颔联(三四句)描写旅途艰险:他夜观星象测算前路,走过摇摇欲坠的栈道;在险峻的灵关前,像汉代忠臣王尊那样毫不畏惧地驱车前行。这两句用"占星""危栈""叱驭"等词,把蜀道之险和赴任者的勇气写得活灵活现。

颈联(五六句)想象到任后的工作:作为副职("职亚")肩负着铜符(官印)的重任,但当地战事已平("兵销"),军帐中反而显得清闲。这里通过"重"与"闲"的对比,既说明职责重要,又暗示治蜀有方。

尾联(最后两句)用典表达期许:朝廷的文书工作("视草"指起草诏书)正等着像司马相如(字长卿)这样的人才回来处理。这里把张殿丞比作才子司马相如,既赞美他的文采,也暗示这次外放只是暂时,将来仍会回京重用。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京城告别切换到险峻蜀道,再切换到未来办公场景,最后定格在"等你回来"的期待上。通过路途艰辛与职责荣耀的对比,既写出了赴任者的形象,也传递出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祝福。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