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妙明规长老

振衣辞帝里,归路指禅林。
胜地江山寺,澄明水月心。
卸帆烟浦近,鸣磬夜船深。
到喜清凉境,门开松桂阴(同上书卷一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辞别京城、回归山林修行的旅程,充满了宁静淡泊的禅意。

首联"振衣辞帝里,归路指禅林"用"振衣"这个动作暗示抖落尘世浮华,离开繁华的京城(帝里),朝着清幽的寺院(禅林)归去。就像现代人离开喧嚣都市回归自然,传递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中间两联通过四组意象展现修行圣地的美好:"江山寺"是远离尘嚣的修行胜地;"水月心"比喻心境如水中月般澄澈;"卸帆"描写船只靠岸的闲适;"鸣磬"则用悠远的钟磬声衬托夜晚的宁静。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空灵淡远的山水禅意图。

尾联"到喜清凉境,门开松桂阴"最打动人心。用"清凉境"双关,既指实际环境的清幽凉爽,也暗喻超脱烦恼的修行境界。寺院门前松桂成荫的细节,让人仿佛能闻到草木清香,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山间凉意。

全诗没有直接说理,而是通过"卸帆""鸣磬""松桂"等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体会修行生活的安宁美好。就像用一组淡雅的水墨画,悄悄引领我们感受远离尘嚣的禅意生活。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最迷人的地方。

王随

(973—1039)河南人,字子正。真宗咸平间进士。累擢知制诰,以不善制辞,出知应天府,改扬州。未几,权知开封府。后历知杭州、河南府,所至有惠政。仁宗明道二年,拜参知政事。景祐二年,知枢密院事,寻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以无所建树,及与同僚屡起忿争,为韩琦弹劾,罢相,出判河阳。卒谥文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