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兴

秋气入病骨,残梦倏然惊。
芭蕉叶间露,风过皆成声。
揽衣泬寥内,搔首天河横。
饥虫语不休,中宵谁汝令?孤鸿亦何苦,犯霜度微明。
悠悠念群动,百感忽我并。
大化倘不尔,吾其免营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失眠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人在深夜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感悟。

开头四句写秋夜的凉意侵入病弱的身体,将人从残梦中惊醒。风吹过芭蕉叶,露水滑落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这些细微的声响更衬托出夜的寂静和人的孤独。

中间四句写诗人起身披衣,望着空旷的夜空和横贯天际的银河,内心充满迷茫。饥饿的虫鸣声不断,仿佛在质问:是谁在深夜指使你们这样鸣叫?这里用虫鸣反衬人的孤独无助。

接下来两句写孤雁艰难地冒着寒霜飞行,在微明的天色中显得格外辛苦。这孤雁的形象,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悟:想到世间万物的活动,百感交集。如果大自然不是这样运行(指万物都要为生存奔波),我们或许就能免于这样忙碌劳碌的生活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既有无奈,也有超脱的愿望。

全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病体、残梦、芭蕉、虫鸣、孤雁等意象,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最终升华到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人在面对自然和命运时的复杂心境。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