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九龙除夕。戊寅,一九三八年
镫前卖懒,正嘻嘻儿女,团圞今夕。
靧粉缃桃娇欲笑,也作媚人春色。
刚卯新镌,屠苏熟酿,世味椒盘辣。
浮生如寄,可堪重念畴昔。
谁省往事都非,眼中双日月,僚丸轻掷。
徙倚高楼天尺五,那辨浮云西北。
抱朴移居,浣花避乱,我亦飘零客。
东风驱腊,几时归燕相识。
靧粉缃桃娇欲笑,也作媚人春色。
刚卯新镌,屠苏熟酿,世味椒盘辣。
浮生如寄,可堪重念畴昔。
谁省往事都非,眼中双日月,僚丸轻掷。
徙倚高楼天尺五,那辨浮云西北。
抱朴移居,浣花避乱,我亦飘零客。
东风驱腊,几时归燕相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于1938年除夕,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词人通过描写除夕夜的热闹场景,反衬出战乱年代人们漂泊无依的悲凉心境。
上阕开头描绘了除夕夜的欢乐场景:孩子们在灯前玩耍,脸上涂着胭脂像桃花般娇艳,人们忙着准备新年用品。但"世味椒盘辣"一句突然转折,暗示现实生活的艰辛。最后"浮生如寄"点明人生漂泊的感慨。
下阕转入深沉思考。"往事都非"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怀念,"高楼天尺五"形容战火蔓延的压抑感。"抱朴移居,浣花避乱"用典故暗指自己像古人一样为避战乱而流离失所。结尾看似期待春天到来,实则暗含对战乱何时结束的忧虑。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热闹的除夕夜与战乱的现实、短暂的欢乐与长久的苦难、表面的春意与内心的悲凉,都形成强烈反差。词人没有直接写战争惨状,而是通过节日氛围与个人感受的对比,更深刻地表现了战乱年代普通人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