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寺
古寺翠微巅,石梯三百仞。
拨云重行行,三休到灵境。
老僧喜饷客,燃竹烹苦茗。
一瓯坐虚亭,四围足清景。
雏鸟啄松花,游鱼呷莲粉。
岚浮绿客衣,花落红僧顶。
斜阳噪树鸦,归云带飞隼。
暮色从东来,西山渐以暝。
长庚独先明,众星浸池冷。
树动歇蝉声,竹静度萤影。
右顾峰顶白,朗月升东岭。
清光澄碧空,湛与吾心等。
相对两忘言,独吟还归寝。
泠泠钟磬声,几人晓梦醒。
拨云重行行,三休到灵境。
老僧喜饷客,燃竹烹苦茗。
一瓯坐虚亭,四围足清景。
雏鸟啄松花,游鱼呷莲粉。
岚浮绿客衣,花落红僧顶。
斜阳噪树鸦,归云带飞隼。
暮色从东来,西山渐以暝。
长庚独先明,众星浸池冷。
树动歇蝉声,竹静度萤影。
右顾峰顶白,朗月升东岭。
清光澄碧空,湛与吾心等。
相对两忘言,独吟还归寝。
泠泠钟磬声,几人晓梦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山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幽美的山寺夜景图。
诗的开头写诗人攀登高山古寺的过程,"石梯三百仞"形容山路陡峭难行,"拨云重行行"则写出了云雾缭绕的山间景象。经过多次休息,终于到达这个清幽的"灵境"。
接着诗人描写了寺中老僧的热情款待,用竹火煮茶招待客人。诗人坐在亭中,四周是清幽的景色:小鸟啄食松花,鱼儿在莲叶间游动。山间的雾气沾湿了游人的衣裳,落花点缀在僧人的头顶。这些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随着时间推移,夕阳西下,乌鸦归巢,飞鸟带着晚云归来。暮色渐浓,长庚星(金星)最先出现,其他星星倒映在池水中,显得清冷幽静。这时蝉声渐歇,萤火虫在竹林中飞舞。最后,一轮明月从东岭升起,清澈的月光洒满天空,与诗人澄澈的心境相呼应。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登山到入夜,再到月升,层层递进。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静谧之美,也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最后"相对两忘言"的意境,更是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