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滇池夜月
长天无云山四青,白月在水摇虚明。
冷涵万象镜光里,乾坤一色秋冥冥。
玉壶载酒游空碧,人在清凉水晶域。
座中何郎湖海客,醉眼却嫌滇水窄。
飘飘书剑不可留,坐令乐事成离忧。
安得身如水与月,千里万里随君舟。
冷涵万象镜光里,乾坤一色秋冥冥。
玉壶载酒游空碧,人在清凉水晶域。
座中何郎湖海客,醉眼却嫌滇水窄。
飘飘书剑不可留,坐令乐事成离忧。
安得身如水与月,千里万里随君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滇池月夜的美景,同时融入了诗人与友人饮酒赏月的欢乐,以及即将分别的淡淡忧愁。
前四句写景:夜空晴朗无云,四周青山环绕,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月光像镜子般映照着世间万物,天地间仿佛都染上了秋夜的清冷色调。这里用"镜光"比喻月光,用"秋冥冥"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意境。
中间四句写人:诗人与友人(何郎)在如水晶般清澈的夜色中泛舟饮酒。喝醉的友人豪情万丈,觉得滇池都显得狭小了。这里"玉壶载酒"的描写充满诗意,"嫌滇水窄"的夸张手法展现了文人饮酒时的豪放气概。
最后四句抒情:想到带着书剑远行的友人不能久留,欢乐的时光终将结束,诗人产生了深深的离愁。他幻想自己能化作滇池的水和月,这样就可以永远追随友人的航船。这个奇妙的想象既浪漫又深情,把依依不舍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动人。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水月交融"的意境营造。从开篇月映水中的实景,到结尾愿化身水月的虚想,始终围绕着水和月这两个意象展开,把夜景、酒宴、友情、离愁完美地编织在一起。诗中既有"白月在水摇虚明"这样空灵的画面,也有"醉眼却嫌滇水窄"这样生动的细节,最后升华出"千里万里随君舟"的深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